English

西北渔业乘势而上

2000-03-31 来源:光明日报 曲冠杰 我有话说

西北地区渔业生产既有其不利条件,更有其得天独厚之处,作为西北大农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渔业,如何不失时机地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渔业结构调整的机遇乘势而上,这是摆在西北地区渔业面前的当务之急。

农业部渔业局有关专家认为:由于气候炎热、干旱少雨,加上人类无节制的活动,使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十分严酷。以新疆为例,罗布泊消失,艾丁湖干涸,博斯腾湖萎缩,塔里木河局部断流。这就决定了西北地区渔业发展,必须要作好现有渔业资源的保护工作。

首先要做到控制捕捞,合理开发,增加养殖比例,决不能竭泽而渔。西北地区的名优鱼类如青海湖的裸鲤和新疆博斯腾湖所产的银鱼,肉质鲜美,历来是美食家推重的席上之珍,尤其应该加大保护力度。据悉,陕西省正在争取筹建太白珍稀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区和陕西省重点水生动物救护中心。青海省今年将压缩青海湖裸鲤的捕捞量,对青海湖渔场实行转停,这些都将有利于西北地区渔业资源的保护。

二要大力发展生态渔业。抓好生态环境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稻田养鱼等生态渔业不仅能增加收益,还能改善土壤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是增粮、增鱼、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据悉,陕西省要在盐碱滩地大力推广生态渔业,甘肃提出要发展渔畜结合、渔粮结合等多种生态渔业和“千斤稻,百斤鱼”模式,争取利用五至六年时间,使全省稻田养鱼面积达到十万亩以上。

三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高效渔业。针对西北地区光热资源丰富的特点,应大力发展设施渔业。今年,甘肃准备建立形式多样的日光温室池塘、工厂化人工控温日光温室池塘设施,推广应用集约化养殖新工艺,发展热水性名优水产品生产,实现全年生产;另一方面则要充分发挥甘肃的冷水资源,大力发展虹鳟鱼、鲟鱼等冷水型名贵品种的养殖;并逐步开发研究驯化细鳞鲑、石花鱼等甘肃土著冷水性名优品种;同时大力引进河蟹、鳜鱼、罗氏沼虾、青虾、美国斑点叉尾和彭泽鲫等名特优养殖品种。地处高原的青海省则应大力发展具有高原特色的冷水性鱼类如虹鳟鱼、池沼公鱼、银鱼的养殖,同时要利用东部农业区的中小水库发展养鱼。

四要大力发展渔业加工,提高鱼产品附加值,增加渔民收入。有消息说,陕西省要在沿黄地区创建西部现代渔业示范园区。青海省今年将完成虹鳟鱼公司的改组改造工作,使渔业加工跃上一个新台阶。

五要结合旅游业,大力发展休闲渔业。休闲渔业成本低,利润高。随着城镇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休闲渔业将有较大发展。据说甘肃、青海都有这方面的计划。

总之,保护资源,注重生态,扬长避短,因地制宜,西北地区渔业就将会在西部大开发中得到长足发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